國內鋼價經歷二季度大幅下跌后形成了價格優勢,加上新興經濟體基建等用鋼需求的增加,激發了國內鋼材的出口熱情。據海關總署的統計,11月我國出口鋼材800.5萬噸,同比增加43.2%,延續了10月的高增長;1—11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8265.8萬噸,同比增加35.6%。
從出口量占比來看,今年1—10月鋼材出口量占國內總產量的比重約為6.6%,已高于去年全年5%的水平。根據SMM發布的最新鋼廠出口排單情況,12月出口排單依然表現較好,且環比小幅增量,全年鋼材出口有望突破9000萬噸。
分產品來看,1—10月國內累計出口汽車423.9萬輛,同比增長62.4%,其中10月單月出口52.7萬輛,同比增長49.7%;1—10月累計出口家用電器30.6億臺,同比增長8.4%,其中10月單月出口3.1億臺,同比增幅超過21%;1—10月累計出口船舶3940艘,同比增長20.2%,10月單月出口環比也仍有增加。可見,終端產品出口需求的提升,為鋼材外需的強勁提供了重要支撐,也成為我國制造業強勁韌性的重要支撐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國內需求不及往年。出口表現良好,能否抵消國內需求不足的影響?
對此,中鋼期貨鋼材研究員李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,今年國內鋼材需求總體較去年下降1.3%,但結構上出現分化。建材需求較弱,延續去年的表現;熱卷需求一般;開平板、冷軋、鍍鋅需求較快增長。對應的,房地產市場持續弱勢,而制造業中的造船、家電和汽車行業表現亮眼。具體看,1—10月國內鋼材需求同比減少1487.4萬噸,而當期出口同比增加1341.3萬噸,基本抵消了國內的需求減量,再考慮到制造業的間接出口,今年在內需下滑的情況下,出口挑起“大梁”,整體鋼材需求相比去年有望實現正增長,增幅預計在1%—2%。
光大期貨黑色系研究總監邱躍成持有相同觀點。他認為,今年國內需求平穩,但結構性明顯。受地產行業表現低迷影響,螺紋鋼需求較差,呈現供需雙弱態勢。相對而言,制造業及基建投資穩步增長,很大程度上對沖了地產弱勢導致的鋼材需求下滑,尤其是制造業中的造船、汽車、家電等行業表現亮眼,板材需求較為強勢。
“今年基建對經濟增長保持著較強的托底作用。1—10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(不含電力)累計同比增長8.27%,屬于近6年來較高水平。”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黑色組長邱怡宏說。
另外,今年制造業景氣度前高后低,全年峰值為52.6%,出現在2月。分項指標中,除在手訂單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榮枯線以外,其余分項指標均處于歷史高位。從分解行業來看,汽車產量全年呈振蕩攀升態勢,白色家電產量基本全年維持在高位運行,造船行業也對制造業提供了較強支撐,但工程機械市場整體表現薄弱,可以看作是制造業的最大拖累項。
邱怡宏則認為,出口增加并不能抵消國內需求收縮的影響。今年我國鋼材出口同比有望保持30%—33%的增長速度,而且市場普遍對于明年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有所下調,說明歐美經濟整體依然存在滯漲風險。受制于海外經濟環境依然的不確定性,預期明年出口減少約10%。
邱躍成認為,國內需求相對偏弱,粗鋼產量增加,但鋼材庫存小幅下降,說明鋼材出口的大幅增長,不但消化了產量增量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庫存。出口對鋼材需求的提振作用明顯。
對于鋼材后市,李剛認為,從往年規律看,淡季期間,基本面交易權重下降,宏觀交易權重上升。宏觀方面,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上大概率不加息,市場預期本輪加息結束,最快明年5月開始降息;上周五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宏觀政策方向上仍是“積極”、力度和規模保持“適度”,整體宏觀氛圍向好。短期來看,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相對積極,提出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,使得市場對于明年穩增長進一步發力、且對地產等傳統經濟引擎仍會有一定扶持的預期升溫。中期來看,12月底到明年1月中旬市場焦點放在鋼廠原材料補庫上,當前原材料庫存整體偏低,一旦鋼廠高鐵水產量過年,原材料價格彈性就會較大,進而對鋼材成本端形成較強支撐,預計鋼價易漲難跌。
螺旋鋼管廠家認為,短期鋼材供需格局不存在明顯矛盾,且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方向為堅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,在宏觀強預期依然存在,且整體方向穩中偏進的背景下,基本面壓力較弱仍將對鋼價產生一定支撐作用。明年春節前后原材料供應放量的概率較小,低庫存下鋼廠春節補庫邏輯利好市場情緒,鋼價可能走強至3月末4月初。全年鋼材市場預計呈現供有頂、需有底的特點,市場供大于求格局不改,價格預計在宏觀預期與基本面現實的博弈中呈現N形走勢。